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

来源:人民生活网  作者:辛文  时间:2023-04-12 15:24:54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图1)


  这是1962年9月21日《天津晚报》登载我演出《火焰驹》“哭楼”一场水袖表演的评论文章,那年我十九岁。朋友通过天津市有关领导,查到了多年石沉大海的这篇文章。昨天我看到后,好开心,分享朋友。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图2)


  《火焰驹》,也是豫剧的《大祭桩》,演绎的是黄桂英和李彦贵的爱情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河南省新乡市戏校演出时,因原剧本只有四场折子戏,前面没有铺垫;男女两个主人公,只显示女主人公的演唱,男主人公连一句台词也没有,造成剧中矛盾冲突不够,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受观众欢迎。结果只演了几场,就不再演了。起初我也很困惑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演出不成功。有一次见到常香玉老师的徒弟孙兰香,她说她们演出也不受欢迎,谁演都难有常老师的名家效应。六十年代初秦腔《火焰驹》电影上映后,我们受到了启发,对两出戏进行了移植、嫁接,吸收两出戏的精华,合成了一出戏。为弥补《大祭桩》前面没有铺垫的不足,我们开始创造了“升帐”一场戏,接着用了《火焰驹》的“抄府”“昧婚”“卖水”“杀丫环”四场戏,中间选用了我们豫剧“哭楼”“赶路”两场戏,后面又用了《火焰驹》的“法场”一场戏。这样剧本改编后的演出,从新乡到河北到天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是我第一个把《大祭桩》四场折子戏改成了一部大戏,使它有了新的生命力。这说明剧本是一剧之本,如果剧本不完整,剧情矛盾不突出,其他方面包括唱腔再好也难以传承。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图3)


  1979年,在恢复传统戏演出中,我又把《火焰驹》改名《大祭桩》,并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两年演出中不断征求观众和专家的意见,精心加工提高,融合运用唱念做舞全方位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比如,鉴于原唱腔比较平平,我对“愁云盈窗下”“去祭桩啊”“主意定”“俺的结发男”等唱段的唱法进行了创新,唱出了激荡人心震撼人心的效果,等等。1981年我到北京演出《大祭桩》和《抬花轿》两出戏,一炮打响,轰动京城,受到新闻界、文艺界和专家们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刋发表评论文章五十多篇,并到中南海演出,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接见。回河南到郑州汇报演出,受到省市领导和文艺界同行的一致好评,形成了八十年代的《大祭桩》热。当时来找我们要演出本子的剧团很多,以至于供不应求,最后我们干脆开始卖剧本和曲谱了。很多演员包括一些知名演员都在模仿学习我在《大祭桩》中表演和唱腔的套路。岂知那时的剧本大多是秦腔《火焰驹》的唱词,直到1984年拍电影《风雨情缘》,才修改了秦腔的原词。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图4)


  为什么把《大祭桩》改成《风雨情缘》,因为《大祭桩》突出的是“祭”,祭的是“桩”,桩是绑人犯杀头的桩,把它变成主人公来祭,我感到不恰当;况且只突出祭,意义太低了。而且法场上人头就要落地了,黄桂英还在那里对着昏迷不醒的李彦贵谈情唱爱,像是对着一个“活道具”,显示不出爱情纠葛和矛盾冲突,不能感染观众。而这时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是为李彦贵伸冤叫屈,揭露被陷害的真相!即便是保不住李彦贵的性命,也要还李的清白。所以我们把“法场”一场戏的核心主题,由“祭桩”改成了“伸冤”,既顺应了剧情发展最紧要的解救李彦贵问题,又突出了黄桂英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格,还体现了黄桂英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最高境界。同时,把原剧“劫法场”这一真正的造反大罪行为,改成了奏明皇上下旨除奸雪冤,这样合理合法。在《风雨情缘》改编和人物重塑中,我本着“古不离新、新不离本”的创新原则,特别注意人物个性和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突出以表演为中心来完成人物塑造。比如在“赶路”一场中,把腰包改为斗蓬,增强了搏击风雨的表现力;创造了大滑步等表演方式,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并被许多同行学习和效仿。我在大庆油田演出时,常香玉老师夫妇看了我的戏,交口称赞我演得好,並说:尤其是“法场”改得好!对于我六十多年就《大祭桩》《火焰驹》的想戏、改戏、磨戏之付出,能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同行的认可,还有常老师夫妇的赞许,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王清芬写于2022年10月12日)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清芬从《大祭桩》到《火焰驹》再到《风雨情缘》(图5)


责任编辑:刘佳妮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时尚 | 生活 | 图片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wbwawc@163.com 京ICP备19017987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