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涉黄被约谈并非个例,多个互联网巨头都曾踩过这个坑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12-22 15:18:31
B站涉黄被约谈并非个例,多个互联网巨头都曾踩过这个坑(图1)

  " 我们将不断加强内容审核能力,优化内容管理机制。"12 月 21 日晚间,B 站官方发布公告回应了早间被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约谈的事件。

 

B站涉黄被约谈并非个例,多个互联网巨头都曾踩过这个坑(图2)

  B 站表示,在接受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的约谈后,第一时间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指导意见,积极配合,在为期两周的整改期间内组织专项人力排查和处理了相关稿件。未来将强化内容审核管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2 月 21 日早间,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在官网通报对了对 B 站的监管工作情况,并持续在首页突出显示。

B站涉黄被约谈并非个例,多个互联网巨头都曾踩过这个坑(图3)

  通报显示,2020 年以来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举报中心共接到群众反映 B 站问题的线索逾五百条。

  近期,针对 B 站平台存在的某些内容涉色情低俗等较突出问题,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部署上海市 " 扫黄打非 " 办组织查处。按照转办线索,上海市相关部门对 B 站行政立案处罚 6 次,约谈 10 余次。

  12 月 3 日,上海市 " 扫黄打非 " 办联合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再次对 B 站进行约谈,责令其限期整改 2 周,全面排查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

  同时要求 B 站要加强视频、直播内容、漫画、图文及相关弹幕和跟评的审核;明确要求,在验收网站整改工作合格前,暂停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新业务新功能的内测或上线。

  实际上,这并非 B 站首次就内容违规问题遭受监管约谈及查处。早前 B 站就曾因刊载儿童 " 邪典 "、违规境外动画片、内容低俗等问题多次被相关执法部门整治。

  对此 " 扫黄打非 " 部门也强调称,对于以内容取胜、年轻用户为主的 B 站而言,内容安全比流量更重要,理应把好内容审核关,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B站涉黄被约谈并非个例,多个互联网巨头都曾踩过这个坑(图4)

  另一方面,ZAKER 新闻在 " 中国扫黄打非网 " 中发现,此次 B 站内容违规事件并非个例,不少头部互联网企业也都曾因类似的原因而受到处罚。

  例如在 2014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百度 " 强制绝顶装置贴吧 " 因提供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淫秽色情漫画内容,被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20000 元。

  今年 8 月,优酷、爱奇艺由于涉黄涉暴视频流入平台而被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开展集中查处。

  今年 10 月 28 日,广东省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联合省网信办约谈腾讯,对腾讯旗下 " 全民 K 歌 "APP 传播色情低俗歌曲等突出问题进行查处,并对 " 全民 K 歌 " 运营方腾讯音乐娱乐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

  更早前的 2018 年 10 月,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络小说问题约谈了腾讯,责令其立即下架清理有害内容即公众号,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除此之外,还有短视频、直播、二手电商等众多互联网平台、新兴业态,也都曾发生过因涉黄、内容违规而被监管查处的事件。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这些查处、约谈事件背后隐藏着对应的灰黑产链条,这些链条的多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嫌违法。作为平台有及时发现和处置的义务,而内容的制作、传播者也同样应被追究法律责任。

  曹磊认为,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往往具备隐蔽、分散等特征,存在较大的管控难度,这也是以个人用户为主的网络平台共同的治理难题,平台还需极大强化与监管部门的协同与配合。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曾强调称,单方面靠平台审核并非长久之计,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治理。例如通过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行业技术、平台把关等多方协同配合,基于一定的时间周期来实现和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ZAKER 新闻出品

责任编辑: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时尚 | 生活 | 图片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wbwawc@163.com 京ICP备19017987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